学术讲座

王羲之书风解读

创建时间:  2023/09/12  郑兴兰   浏览次数:   返回

报告人简介:

白砥,本名赵爱民,1965年出生,汉族,浙江绍兴人,中国美术公司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白砥的创作主要承传近现代以来的碑帖融合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了现代性的开拓,其著述主要有:《 书法空间论》、《王羲之作品解析》、《近现代书法的碑帖融合现象研究》与论文上百篇;撰写教材《碑帖融合实践与理论研究——国美金课》、《白砥临名碑名帖系列》(十卷)等多种,作品集有《白砥书法艺术》《白砥小楷集》《白砥书法探索三十年》等十余种。举办个展20多次。1997年被评为“全国书法十杰”。1999年获“鲁迅文艺奖”,当代一线书法评论家及主流媒体自80年代末以来对其有几十万字的评论。


活动简介:

讲座分三个部分:

“千古书圣”与“书以载道”

主要讲述王羲之成为“千古书圣”的历史原因,指出其书风并不能涵盖“道”的思想体现的全部物化形式与境界。

王羲之书风的构成

1、梳理其书风的形成。指出日常书写(包括文人书法)与铭石书法的差别。2、王羲之新法的形式内容(用笔、结构、整体空间)及其开创性价值与意义。3、新旧笔法交融是王羲之的理想(《初月帖》与《兰亭序》之比较)。

对后世影响的两个方向

1、李邕、张旭、颜真卿、怀素、杨凝式、黄庭坚等在体“道”理念下对王羲之的吸收。2、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拘于形”的学王方式及其局限。

教学目的:通过对王羲之书风构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的解读与梳理,表述书法传统的“载道”本质,以证明创造(变化)为书法之“道”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上一条:成就自我·为未来·为家国

下一条:旧改与更新